当前位置: 首页 » 资讯 » 正文
热泵产业分析:产业链视角看国内热泵产业发展机遇
2022-09-21       来源:行业报告网

报告内容


水泵:技术门槛相对偏低,国产化替代进行时

近年来随着国内热泵两联供零售市场的快速兴起,水泵在采暖系统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。热泵两联供都是采用封闭水路循环系统,以热泵机组+地暖为例,热泵机组加热的热水持续在地暖管道中循环,凭借热水的热辐射给室内输送稳定的热量。因而水泵在系统中的作用主要为补水、循环、增压,以及解决系统中的水循环流动时的动力问题。相比于普通水泵,热泵采暖用水泵(又称循环泵)的特殊之处在于24小时持续运行,同时根据室内温度的变化调节负荷,即地暖管路中水的流量。以国内和欧洲热泵采暖系统为例,国内采暖系统循环泵大部分时间运行在总负荷的60%~80%,而欧洲则要求循环泵运行负荷更多集中在50%以下。

在品牌方面,外资品牌占据市场尤其是零售渠道主要份额,而国产循环泵主攻中低端市场 和工程采暖市场。以国内市场为例,根据产业在线数据,重点布局零售渠道的热泵两联供 产品主要选用丹麦格兰富和德国威乐的循环泵,2021 年合计占热泵两联供这一细分市场近 70%市占率。而在工程采暖市场和中低端市场,整机厂商或渠道安装方的成本敏感度较高, 通常选用国产品牌,如新沪、新界、凯泉、南方、利欧等。

整机厂商:响应市场变化,紧抓市场机遇

根据产业在线数据,今年上半年国内热泵行业销售规模近 72 亿元,同比+29.5%。其中内 销市场规模 37 亿元,同比+6.8%;外销市场规模 35 亿元,同比+68.2%。2021 年以来出 口市场持续高增长,逐渐成为产业发展的新动能。

国内市场:从政策红利转向需求驱动,开启品牌化之路

处于早期发展阶段,结构性增长为主

从应用市场看,2022H1 国内采暖市场表现相对亮眼。上半年国内热泵销售规模 37.4 亿元, 同比+6.8%。其中采暖市场(户式采暖、商用采暖)10.8 亿元,同比+22.7%。从近几年的发展来看,采暖在行业中的份额呈明显扩大趋势。中国节能协会的一组数据显 示,2015 年采暖市场的份额约 6%,热水市场占据主导地位。但是到了 2021 年,采暖市场 份额已经反超热水市场,达到 49.7%。

品牌格局分散是阶段性现象,洗牌在所难免

根据应用场景不同,国内热泵市场可以进一步拆分为家用热水、商用热水、家用采暖和商 用采暖 4 个细分市场。细分市场众多,并且都有各自的商业模式、成长驱动力、渠道特征, 当下热泵市场总体呈现竞争格局较为分散的态势。1)商用热水和商用采暖:带有周期属性,发展滞缓,竞争激烈。商用热水和商用采暖的客户主要为酒店、学校、政府机关、农村活动中心等,并且参与北 方煤改电市场的招投标。受政策红利褪去影响,2020 年以来商用热水、采暖市场发展滞缓, 并且以中小项目为主。总体而言,中小热泵企业是主要玩家,市场集中度不高,竞争较为 激烈,项目利润率走低大势所趋。

2)家用热水:起步早,格局已定,集中度高。家用热水的主力产品是空气能热水器,为国内最早商业化落地的热泵产品。2000 年后空气 能热水器引入国内,随后国内几家专业生产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的企业诞生。但由于环境适 应性较弱、水箱占地面积大、价格高等原因,空气能热水器在国内仍属于小众市场。目前家用热水市场仍以新房市场为主,受近 2 年来国内新房销售放缓的拖累,行业增长动 力不足,因而部分中小企业相继退出该细分市场。根据中怡康数据,2021 年空气能热水器 线上品牌 39 个,线下品牌 27 个。同时,空气能热水器头部品牌市场集中度较高,市占率 相对平稳。2021年CR3=73.4%,CR5=86.6%,其中海尔、美的是主要玩家,传统热水器品牌如东方日出、AO史密斯在区域市场拥有一定话语权。

3)家用采暖:需求导向,产品驱动。家用采暖按区域分为南方采暖和北方采暖两大类。由于北方集中供暖系统发达,故北方采 暖市场主要受北方煤改电政策的驱动,且以工程招标形式居多。而南方采暖市场的成长逻 辑主要为消费升级,以“舒适性”为最大买点,本质上是 2C 业务。从产品来看,北方采暖市场以热泵热风机为主,其次为大功率(8HP 以上)的户式水机;而南方采暖市场则以小功率(8HP 以下)的热泵两联供机组(户式水机和天氟地水)为主。2021 年热风机 19 亿元,同比+3.6%;户水煤改电 9.21 亿元,同比-6%;户水零售 28.94 亿元,同比+41%;天氟地水 10 亿元,同比+42%。2021 年户水零售、天氟地水的市场规 模总和首次超过热风机和户水煤改电之和。

两联供零售市场成为目前行业中较具增长潜力的细分市场,2020 年行业出现品牌扩容。据 艾肯网的统计,2021 年入局热泵两联供的主流品牌多达 26 个,覆盖欧美、国产、日韩和 合资。从品牌格局来看,美系四大品牌(约克、开利、特灵、麦克维尔)在热泵两联供市 场上仍占有主导地位。这主要是因为美系品牌推动户式水机在国内的小型化发展,符合以 商品房为主的国情。

出口市场:OEM代工为主,格局相对分散

热泵出口企业主要分三类:1)制冷空调企业包括美的、格力等;2)太阳能或热水器企业 如太阳雨、四季沐歌和力若瑞特等;3)专业从事空气源热泵产品的企业,如纽恩泰、中广 欧特斯、芬尼克兹、派沃、中科福德和同益等,多为北方煤改电工程的早期参与者,并积 累了相对丰富的产品开发经验。最近十几年间,国内热泵企业通过掌握直流变频压缩机等控制技术,依托产业链一体化能 力,在核心技术与成本上已经具备竞争优势。且随着中国节能环保能效指标的不断迭代, 中国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在技术指标上已开始部分领先于欧洲、日本等地的竞争对手,并逐 步成为欧美等海外市场的主要设备提供商。基于欧洲节能制冷及取暖需求的提升,我们预 计未来中国热泵龙头企业的全球份额有望不断提升。

从出口产品维度来看,中国企业以出口空气源热泵为主,而水源和地源热泵市场由欧盟企 业主导。近年来,主要热泵参与者之间发生了一些重大整合。2016 年,美的收购了意大利 Clivet 集团 80%的股权;2019 年,海信收购斯洛文尼亚 Gorenje 95.42%的股权,进一步 帮助中国企业打开欧洲市场。

从业务模式来看,中国热泵企业主要以 OEM 的形式参与欧洲市场。根据产业在线数据,2021 年芬尼克兹(PHNIX)以近 25%的出口份额居行业第一,其 50%以上的产品出口到欧洲、 北美、中东、澳大利亚、南美、非洲等地区,主要以 OEM/ODM 方式与客户合作。公司专注 于生产销售热泵产品,成立于 2002 年 4 月,出口主销产品包括 4 大类、10 个系列的热泵 相关产品,应用于游泳池热泵、房屋供暖和制冷热泵、家用水热泵等。经过 13 年的研究和进步,芬尼克兹已经掌握较为成熟的变频技术,应用于旗下不同类别的 热泵产品,提升能效性能,带来节能效益。根据芬尼克兹官网,50%的芬尼克兹热泵产品 使用 R32 作为制冷剂,并于 2021 年开发出应用新冷媒 R290 的热泵产品。同时,公司产品的音、智能控制、广泛的温度范围(可-25℃下稳定运行,COP值达到4.2)等技术指标较为领先。

欧洲“寒冬”将至,国内产业链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期

短期看,承接欧洲外溢需求,整机厂商迎来发展小高峰

22H1 欧洲热泵市场逆势增长,设备组件紧缺。持续的俄乌冲突让欧洲国家深陷能源危机与 高通胀,经济活动连续遇冷。然而,2022 年上半年欧洲热泵市场逆势崛起,取得新突破。根据德国、芬兰等国热泵协会公布的数据,2022H1 德国、芬兰的热泵安装量分别同比 +25%/+80%。而在此之前,2021 年欧洲热泵市场再度开启高增,在 21 个国家售出 218 万 台热泵机组,同比+35%,安装量创出历史新高。

由于需求旺盛,本土产能和安装能力有限的情况下,根据欧洲热泵协会,当下欧洲热泵的 交付安装需要排队 2 个月甚至更长。同时,欧洲热泵协会于今年 7 月初的报告中指出,本 土产能和安装能力是热泵普及的首要瓶颈。欧洲市场一直是中国热泵出口的最主要目的地,中国产业链直接受益。根据欧洲热泵协会, 一方面,欧洲热泵市场中的大量中小企业供应能力有限,仅能满足其所在国的部分需求;另一方面,一些较大跨国欧洲企业产能也明显小于亚洲竞争对手,仅能部分满足欧洲国家 (欧盟和非欧盟)需求。因此急需中国优质热泵企业来弥补供需缺口。根据海关数据, 2020-2021 年间,欧洲国家都是最重要的中国热泵产品出口目的地,其中法国占比最高。

中长期看,加速产业化进程,看好全球份额提升和高端零部件的国产化替代

加快推广热泵、提升供热的电气化水平不仅是缓解欧洲今年冬季取暖压力的关键,更是在 中长期内推动欧洲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一环。今年 3 月 3 日,IEA 在《减少欧盟对俄罗斯 天然气依赖的 10 点计划》中提出“加快热泵替代燃气锅炉”等建议,通过将当前欧盟热泵 的安装率提高一倍来加快热泵普及进程,预计第一年额外节省 20 亿 m的天然气使用量。

根据欧盟热泵协会(EHPA)的预测,2026 年,欧盟热泵市场规模将超过 150 亿美元,热泵 销量较 2021 年将实现翻倍,超过 400 万台;2031 年,欧盟热泵销量预计达到 1400 多万 台,2022-2031 年 CAGR 将达到 15%。根据 IEA 的场景测算,住宅建筑中的供暖电气化份 额将从 2015 年的 4%左右增加到 2030 年的 12%左右,2050 年的最大比例将达到 34%, 在服务业,这一比例将从 2015 年的 12%左右上升到 2030 年的 29%左右,2050 年的最大 值约为 51%。中长期看,在欧洲订单的加持下国内热泵的产业化进程将全面加速,我们认为投资主线有 两条:1)中国制造抢占欧洲市场,拥有海外 OEM/ODM 客户资源的企业将持续受益;2) 零部件国产替代,其中以涡旋压缩机为代表的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率提升空间较大。

(本文仅供参考,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。如需使用相关信息,请参阅报告原文。)

凡本网注明“来源或转载:XXX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凡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相关内容。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关键词: 产业分析
关注
暖通头条